民呼我应丨家门口健身场所少?成都市体育局回应了
9月23日起,由成都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指导,成都发布、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蓉城政事共同推出的“民呼我应——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报道正式启动。本周开始,专题报道将聚焦文化和体育领域,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文化体育”诉求与难题,保障群众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权益和体育健身需求。该活动自启动以来,广泛征集民情民意。锦江区静祥路的居民,提出了附近运动空间较少,就近健身不方便的诉求。今天(10月18日),成都市体育局做出了回应。
市民锻炼犯难:
南三环附近能多修体育公园吗?
家住锦江区静祥路33号上东锦城A区的市民金先生通过活动留言,向有关部门提出诉求。
金先生留言道,自己一家是去年从外地搬到成都。他们一家人都热爱运动,但因周边可供锻炼的地方较少,他们平时只能在小区楼下空地打打羽毛球,或者散散步。
要想在条件更好的运动场所骑车、跑步或进行更为丰富的体育运动,只能到一些收费场所,或去到4公里外的锦城绿道江家艺苑、三圣乡一带,不太方便。
最后,金先生表达了自己的需求,问询相关部门能否在南三环附近,多建一些体育公园或社区运动角。
成都市体育局回应:
锦江体育公园正在建设中
公共体育服务工作事关民生福祉,在接到问题后,成都市体育局和有关单位立即跟进。一方面,与金先生取得联系,详细了解情况和群众需求;另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展开行动,到实地调研,落实回访。
在了解清楚实际情况后,很快,成都市体育局对金先生的问题和需求作出了回应:根据规划,在南三环路二段内侧,距离金先生住家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有一座在建的锦江体育公园,属于天府绿道重要组成部分。
公园总占地面积约15余万平方米,其中足球运动场占地面积约为10余万平方米,其余面积包括绿化、跑道以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开放后,可以满足金先生和更多周边市民健身需求。
锦江体育公园
同时,与锦江体育公园一街之隔的锦江仁德足球主题公园,则已部分开放。这里拥有大小足球场20多个,可以满足热爱足球运动的市民的锻炼需求。
在得到成都市体育局的答复和电话回访后,金先生感到非常满意,对相关部门的快速反馈和建设进展给出高度评价。
健身人群增多
场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体育局获悉,不断满足市民体育需求,持续加大优质体育资源供给,切实为群众办实事,是成都市体育局提升公共体育服务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落脚点,结合体育工作职责,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做到体育为民、惠民。
近年来,成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持续快速增长,带来对家门口运动空间的旺盛需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督促相关部门举措出台加快、建设力度加大。
今年5月,成都市体育局在工作报告中提到,将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求,推动在公园绿地、废旧厂房、建筑屋顶、闲置边角地等植入体育设施,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新建社区综合体等新增不少于50处家门口的“社区运动角”,加快推进“15分钟健身圈”覆盖全域,努力实现市民健身举步可就。
聆听市民声音
聚焦家门口运动空间建设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成都市民对“家门口”体育运动的需求,今年7月,成都市体育局开展成都“家门口”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意愿调查工作,聆听广大市民的声音和意见。
7月,成都市体育局牵头多部门出台全国首个《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明确家门口运动空间设施体系及15大类别,为实施家门口运动空间建设提供工作指引。
9月,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委社治委对全市“社区运动角”建设工作开展实地调研,并召开了成都市建设“社区运动角”专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会上通报了今年成都新增不少于50处家门口“社区运动角”的建设进度。
武侯区顺江社区公园
据介绍,武侯区顺江社区公园、成华区府青运动空间、高新区拾光公园、菁蓉湖数字体育公园、城东体育公园等运动场所今年相继投入使用,并迅速成为网红运动打卡点;在建的锦江体育公园则将在近期投用。接下来,还有高铁城市公园二期、驷马桥公园等一大批体育公园、社区运动角和市民见面。
成华区府青运动空间
同时,成都市体育局还着力推动体育设施植入天府绿道,今年将打造200处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满足市民开展篮球、羽毛球、网球、排球、五人制足球、乒乓球等传统运动和轮滑、滑板等新兴项目的运动健身需求。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绿道健身新空间已建成151个,在建60个。
高新区乐华路运动公园
蒲囝红星新闻记者李博裴晗
编辑包程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