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坡:上坡时不高看自己,下坡时不小瞧自己
阡陌的述说2022.05.23阡陌的述说2022.05.23
08:23未知来源
播放
“上坡路和下坡路,其实是同一条路。究竟是上坡还是下坡,取决于你怎么走。”
人生如坡,会抵达高峰,亦会经历低谷。
上坡时稳得住,下坡时立得住,才能在进退无常的人生中,化坎坷为坦途,走好每一步。
#1
上坡时,学会“低头”
诸葛亮在《将诫》中说道:“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人生总有得意时,少年游,一日看尽长安花,意气风发,有何不可?人生不是不可得意,而是不可得意忘形。
人在上坡走顺境路时,更需警醒。
在一部电影中,主角孙先生创业十年,依旧保留着公司开业当天所开的那瓶酒。
他特意剩下半瓶,说要等到公司“关门”那天再喝。
孙先生的生意越做越顺,酒柜里的酒越存越多,可他还是最珍爱那“半瓶酒”。
他说,每次打开酒柜,那“半瓶酒”都在告诫自己,珍惜眼下的一切,不自我松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安于现状、无忧无虑的人,很容易被这个多变的世界淘汰。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先贤和白丁都推崇的智慧,历史也告诉我们,有备无患才能长治久安。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人想退步,不费吹灰之力。
但要想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网上流行一句话:“现在比你优秀的人,私底下比你还努力。”
这并非“内卷”或“内耗”,而是提醒和砥砺。
那些长期能够走在上坡路上的人,是因为他们一直都在默默付出。
#2
下坡时,学会“抬头”
杨绛说:“我们曾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人生之路,没有长期的繁盛,也没有永久的沉沦。上坡时,不要瞧不起正在爬坡的人;下坡时,也不要看轻自己。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八岁时过目成诵,十岁就能下笔成诗,从小被认为是状元之才。
但自他二十二岁起,连续两次在参加会试时,均未中榜。
当时很多考生因榜上无名而嚎啕大哭,只有王阳明无动于衷。
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而王阳明却笑着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他明白,在人生的赛道上,得意有时,失意亦有时。
一味地低头沉浸在逆境中的痛苦里,只会因为看不到光明而钻进昏暗的死胡同中。
顺境,要有泰然处之的清醒;逆境,更要有坦然接受的勇气。
年轻时,我们总以为人生的好与坏,取决于某一次的成与败。但所有的输赢,都是暂时的。
成功时别骄傲,因为它会过去,失败时别消沉,因为它也会过去。
#3
上坡不轻狂,下坡不言弃
杨绛先生曾说:“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
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人这一生,不可能步步都是登云梯。
处在高峰时,不必把自己捧太高,看太重,接受自己总有一天会走下坡路的事实,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一个人不可能久登高峰,也不可能久处低谷,怀着平和的心态,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生命中的起落沉浮。
漫漫人生,只要保持平常心,上坡时别自傲,下坡时别沮丧,才能在起伏无序的人生中,保持泰然处之的淡定和从容。
上坡时不高看自己,下坡不低看自己,才是生活的大智慧。
欢迎向《阡陌的述说》栏目投稿
注:稿件一经采用,将视质量给予稿费100元-150元;字数以1000-1500字为宜;请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邮箱jjsn2207@126.com,并注明作者姓名及联系方式。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来源|民生周刊
作者|李思圆
主播|梁新建编辑|向清敏
责编|康轩山主编|蒋琳
监审|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