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回应中外企业界关切: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

时间 • 2025-11-12 03:10:57
中国
新型
发展
工业化

11月15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共二十大精神宣介会在京举行,会议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回应中外企业界关切,共话中国发展新机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作宣介解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主持宣介会。

↑会议现场

发改委:

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

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

会上,曾在党的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再次提了这句话。

在那次记者招待会上,面对外媒记者关于“自给自足”的问题,赵辰昕就外界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存在的一些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误区做了一些阐述。在此次发言中,谈到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时,赵辰昕重申,要把前后两句话放到一起来理解,不能只看前半句,认为中国是在对外开放上大幅收缩,搞自给自足;也不能只看后半句,不顾发展环境条件的巨大变化,刻舟求剑,固守“两头在外”。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也驳斥了“中国搞封闭的内循环,中国不再欢迎外资”的错误观点。盛秋平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更好地引进外资;促进深层次改革离不开更好地引进外资;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更好地引进外资;实现与世界合作共赢离不开更好地引进外资。“外资企业是中国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无论从哪个方面,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是离不开外资企业的。”

在谈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赵辰昕驳斥了另一种严重误解:近年来,一些国家想实行“脱钩断链”、构筑所谓的“小院高墙”,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也有声音认为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也主动与发达国家乃至世界脱钩,闭门造车。赵辰昕表示,针对新形势、新挑战,总书记强调世界各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的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我们始终认为,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赵辰昕重申。

工信部:

中国新型工业化将开启

崭新的工业技术路线和发展范式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还表示,中国新型工业化将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和广阔前景。

第一,中国新型工业化将推进人类历史上人口规模最为宏大的现代化。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14亿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规模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形成更大规模、更具活力的市场。

第二,中国新型工业化将开启人类历史崭新的工业技术路线和发展范式。当今世界的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新型工业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基本上伴随着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有些国家的工业化甚至与战争、殖民、掠夺联系在一起。中国的新型工业化既区别于世界先行国家工业化历史过程,也不同于以往传统工业化道路,而是蕴含了新时代的新内涵,以创新智能、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开放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这将深刻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变革,为人类探索工业化道路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并为世界各国企业带来巨大机遇。

第三,中国新型工业化将需要构建全球更为紧密、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中国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将进一步梳理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图谱,围绕补链强链,引导外资企业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资,将主动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分布更加多元化,更加畅通衔接。

第四,中国新型工业化将更需要打造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环境。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理念,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参与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世界各国企业完全可以坚定在华长期发展的信心。他还强调,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将朝着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决心、信心都不会改变”。

红星新闻记者胡伊文北京报道

责编任志江编辑王禾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