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遇难,又是“野生景点”!汛期出游请注意→
8月9日10时左右
四川雅安雨城区
鱼鳞坝网红打卡点
十余名游客正在拍照打卡
突遇河道涨水
多人被洪水冲走
目前
涉水人员中
7人遇难、4人获救
当地公安、消防等部门
正持续开展搜救
(图片来源丨央视新闻)
近年来
“野生景点”遇难事件频发
游客为何还纷涌而至?
汛期出游
需要注意哪些?
“野生景点”遇难事件多发
8月9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政府发布通报显示,2023年8月9日9时许,雨城区11名群众在陇西河鱼鳞坝处,突遇陇西河上游涨水,造成涉水人员被冲走。接警后,公安、消防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全力搜救,目前4人获救(1人轻伤、3人未受伤)、7人遇难,涉事原因正在调查中。
(图片来源丨新华网)
当日下午,记者致电雅安市雨城区文旅局,工作人员称,涉事鱼鳞坝不是一个旅游景点,而是水利治理设施,不提倡下水玩,也从来没有作为旅游景点宣传过。
据了解,鱼鳞坝作为一种水利设施,起到治洪、蓄水的作用。当洪水来临时,鱼鳞坝可以减缓洪水的流速,在枯水期时,鱼鳞坝可以起到蓄水的作用。此外,该鱼鳞坝还未完工,因为是汛期,所以停工了。
(图片来源丨央视新闻)
虽然该涉事鱼鳞坝并非旅游景点,最多算个“野生景点”。但记者发现,在事发两天前就曾有市民带着孩子游玩。今年夏季,在此地游玩并发布视频的市民不在少数。周边商户告诉记者,虽然河边有警示牌,但还是常常有人下水游玩。
而类似事件可谓频频发生:
2023年8月1日,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多名游客在莲花山大东门露营玩水时遭遇山洪,多人被冲走,造成4人死亡。海城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莲花山大东门河道都是有铁丝网围住并上锁的,一些市民私自破坏铁丝网和锁链进入玩耍,旁边有警示牌提醒,也有巡视人员。很多游客不听巡视人员的劝阻,翻进河道边玩耍,导致悲剧发生。
2023年1月22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大坝下游,有人借助工具翻越了河道边设置的铁丝网,在河道附近拍照打卡。他们不知道的是,三门峡大坝上游,一股股湍急的水流正向下游涌来。当天下午,因水位上涨,多名游客被河水冲走,致两人死亡。附近多位居民证实,事发地是一处未开发“景区”,且设有铁丝网,禁止游客进入。
2022年8月20日,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享堂水库,一名30多岁的女子在玩桨板时不慎落水身亡。据现场目击者称,该女子并没有穿戴救生衣,也没有携带救生设备。据了解,享堂水库位于老山脚下,水库边立着警示牌,提示禁止游泳、垂钓、划船。事发前,有不少人慕名来这里划船、玩桨板、小艇等水上运动。
2022年8月13日,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后山下雨,引起龙漕沟区域突发山洪,导致群众被困。当时,造成7人死亡。龙漕沟是一处未开发景区,且多发洪水,当地村民一般不会去玩耍。但近两年,龙漕沟频繁出现在社交媒体上,俨然成了网红打卡地。
(图片来源丨新华网)
这些地方都是“野生景点”,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游玩。而一旦碰上暑期汛期,天气变化无常,山洪、泥石流之类的情况难以预测,留给游客的反应时间极为有限,这导致了类似事故的高发。
请远离“野生景点”
惨痛的教训在警醒着人们,是时候对打卡“野生景区”这一新兴的旅游模式进行检讨了,尤其是对山中河道之类的去处,人们应当保持足够的距离。
其实,这类景点很多都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得到了大力推荐,有很多人分享着“旅行攻略”,甚至在教人们如何“翻过围栏”“瞒过工作人员”之类的技巧。当这些信息不加拣择地出现在平台上,就有可能把一些游客带偏,将他们引入危险的境地。
(图片来源丨浙江新闻)
显然,以往的惨痛事故并没有引发足够的重视,至今“夏日玩水”“免费景区”之类的推荐、笔记在网上可谓比比皆是。
因此,对于游客来说,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些“野生景区”的潜藏风险,在所谓“尝鲜”“探秘”时要保持充分的理性,对周边环境进行准确的评估。出游时应严格遵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公告、禁令、警示,不得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对公众开放的保护区、水库、峡谷、无人岛、海滩、网红景点等“野景点”区域开展登山、游览、探险、戏水、露营等活动,自觉抵制到“野景点”旅游打卡的行为。
(图片来源丨新华网)
同时,互联网平台也应当加强对类似信息的审核。对于那些存疑的地方,应当进行醒目的风险提示;而对于那些“翻越围栏”之类的“攻略”,更应该及时进行清理。事实上,捋清这类线索并不困难,网友自发总结的各地榜单可谓比比皆是,平台应当顺藤摸瓜,加强对日常信息的巡查。
而对于一些地方来说,也不妨对本地存在的所谓“野生景点”进行摸排,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措施,诸如配备围挡、安排值守人员等。
汛期出游请注意
当前正是“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也是暑期、出游高峰期,外出游玩活动明显增加。此时,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频繁,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那么,野外出游,面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应该如何避险自救?
(图片来源丨新华网)
遇山体滑坡
1.遇山体滑坡,迅速撤离到安全的避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
2.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跑不出去时应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
3.遇到山体崩滑,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图片来源丨新华网)
遇泥石流
1.要先观察泥石流的走向,不要顺着泥石流可能倾泻的方向跑,不要在树上和建筑物内躲避,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坡失衡下滑,应待在基底稳固的高处。
2.要向泥石流倾泻方向的两侧高处躲避,避开河(沟)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足的凸崖。
(图片来源丨新华网)
遇暴雨
1.行人应当避开落地广告牌、变压器、电线杆等危险区域,不要靠近或在变压器下避雨。远离建筑工地临时围墙以及建在山坡上的围墙。不要贸然涉水前行,警惕水坑、井盖。
2.驾车出门前先检查发动机盖和车门的封闭情况及雨刮器、制动器的状况,发现故障及时排除。行车时要降低车速,前后车辆保持距离,雨天能见度较低时,可以打开防雾灯。
3.路面积水不超过半个车轮时,一般车辆可以正常通过,但要放慢车速,速度过快容易让水吸进空气滤芯,导致发动机进水熄火。如果车辆在涉水行驶过程中熄火,应在水位还未完全涨上来前快速撤离危险区域。千万不要在车内等待救援,以免水位过高时电动门窗自动锁定,危及人身安全。
前往野生景区有风险
尤其在汛期
小编提醒大家
游玩更要注意安全
同时
相关单位也应有所预案
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时代财经、重庆日报、新京报、应急管理部、中国消防救援
编辑|康轩山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