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制造强省?推动四川制造向四川创造、四川智造转型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以工业为主体,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基于哪些考虑,又有哪些进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的主要打算和具体考虑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推动四川制造向四川创造、四川智造转型发展。”11月30日下午,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对此进行了具体介绍。
他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实施“三个工程”,即在核心零部件、元器件、材料、基础工艺、软件等七个领域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四川省重点产业技术和装备的安全自主可控和优势提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针对四川省重点产业链薄弱短板和缺失环节实施强链补链工程。将着力提升四川省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稳定水平,奋力构建以工业为主擎的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具体而言,将从五个方面着力。
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
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建圈强链”
翟刚表示,首先,是要重点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四川将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行动,组织制造业质效锦标赛。力争2027年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医药健康6个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支撑工业规模达到10万亿。
将培育和建设软件与信息服务、高端能源装备、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以及先进航空装备、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建圈强链”,结合各市州实际,建设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发展
3年时间投资超1000亿元,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第二方面,是扎实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发展。四川将全面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环保节能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动对四川省钢铁、石化、建材、中草药、白酒等传统产业的工艺变革、结构优化、能级提升、方式转型,计划3年时间投资超1000亿元,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全省工业本质安全和绿色发展水平。
同时,还将在四川全省产业园进行升级改造,推行“亩均论英雄”,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运行水平。
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积极培育引进量子信息、6G、自动驾驶等未来产业
第三,是加速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将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5年在工业占比突破20%。要继续强化推动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钒钛产业、清洁能源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占规上工业比重要稳步提升。同时,要大力发展丘区山区智能农机装备、卫星互联网、中低轨卫星、机器人、无人机、预制菜、核医药、地热、智能检测装备、固态动力电池、新型智能传感器、视觉拓展等新赛道产业。
要通过5年的努力,培育一批处于国内外领跑、并跑新赛道产业和具有生态主导力的“赛手”企业。
还将制定未来产业培育方案,积极培育和引进量子信息、6G、自动驾驶、新一代轨道交通、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涵养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大力培育优质企业
培育一批世界500强和千亿级企业
第四方面,是要大力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四川将组织实施“贡嘎培优”和“珠峰攀登”计划。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培育一批世界500强和千亿级企业,打造一批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营造有利于优质企业根植发展的土壤和生态体系。
推动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发展
开展6G试点示范
第五,是持续推动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发展。四川将抢抓“东数西算”机遇,强化先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拓展先进算力应用场景,探索建立数字生产力示范园区。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在农产品加工、家居制造等重点及特色领域建设30个行业节点。推进5G和光纤超宽带“双千兆”网络建设,开展6G试点示范,建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还将加快发展“芯屏星感端、存算软智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力争规模达到3.8万亿元。开展制造业数字赋能三年攻关行动,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超过2000家。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同时,要积极推进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数字政府,强化信息安全,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红星新闻记者王垚
编辑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