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再部署大宗商品稳价工作,专家:突出市场化办法,倒逼企业提升竞争力

时间 • 2025-11-04 18:06:27
大宗
商品

根据中国政府网报道,9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定合理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其中,针对企业反映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问题,国常会提出更多运用市场化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保障冬季电力、天然气等供给。

▲中国政府网截图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常会多次关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问题。如今年5月12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要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一周后的5月19日,国常会再次指出,今年以来,主要是受国际传导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品种价格连创新高。要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精准调控要求,针对市场变化,突出重点综合施策,保障大宗商品供给,遏制其价格不合理上涨,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宗商品关系国计民生,其价格上涨影响广泛,会带动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的攀升。国常会此次部署稳定大宗商品价格,更加突出运用市场化办法,而非过去依靠行政手段干预。此举可倒逼生产经营大宗商品的企业抛弃过去“等靠要”的思维,主动挖掘潜力,降本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和风险应对能力。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

国家统计局2021年9月公布的数据,随着煤炭、化工和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今年8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5%,同比涨幅创下13年来新高。

9月22日的国常会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就业形势稳定。但近期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也面临疫情散发、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挑战。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跟踪分析经济走势,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有效性,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加强财政、金融、就业政策联动,稳定市场合理预期。

刘俊海表示,稳定大宗商品价格,既是宏观问题,也是微观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

他解释,宏观层面来看,大宗商品价格受国内外环境、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疫情等影响;从微观上看,企业自身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带动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的攀升,从而影响千家万户。

刘俊海认为,在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面临疫情散发、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挑战情况下,宏观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不能忽冷忽热、朝令夕改、避免“踩急刹车”。同时,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尤为重要,及时修正国民经济发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从供给侧角度鼓励竞争、打破垄断、增加供给

如何运用市场化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刘俊海认为,要从供给侧角度鼓励竞争、打破垄断、增加供给。

他举例,生产经营大宗商品的国有企业要主动挖掘潜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而不是一遇到价格波动,等着政府出手,要政策、补贴。同时,放宽市场准入门槛,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允许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增加大宗商品供给。

此外,刘俊海认为,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端一方,也需要有对大宗商品随行就市的心理预期,提前做好应对工作。

“运用市场化手段才能倒逼企业,特别是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刘俊海如是说。

红星新闻记者张炎良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