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教授钮大文: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搭建校企交流平台,促进成渝创新资源流通

时间 • 2025-11-03 18:30:56
平台
人才
城市
成都
高层次

“毫无疑问,成都是一个‘以人为先’的城市。成都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这是成都对人才资源的重视和城市自身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今日(1月14日)召开的成都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现场,钮大文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MIT博士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这些,都是35岁的钮大文的“标签”。他也是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川大生物国重”)教授、博导,化工学院副院长。

2015年底,钮大文结束MIT博士后研究,通过第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回国,获聘四川大学教授。他希望回国做一些让别人关心的科研,也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我回国时只联系了四川大学,因为成都是一个可以完美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城市,这也是这座城市最吸引人才的地方所在。”

钮大文用“包容性”一词来形容对成都的感受。在他看来,正是因为城市的包容性,很多产业和学科得以实现交叉融合,于科研工作而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催化剂”作用。

此外,“蓉漂”,已成为一张城市名片。“成都行之有效的引才措施,让海外高层次人才有机会快速了解成都的发展前景和城市魅力。”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四个面向”的提出。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成都和中央同向同行。”在上述发展背景下,包括川大生物国重和化工学院在内的高校科研平台和城市有了更深的链接,同时生命力更加强盛。

在成都政策的引导下,城市、校园、企业也实现“同频共振”。比如,从城市发展角度出发,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城市重大科技需求设计研发任务,成都发布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榜单,“谁有本事谁就揭榜”;成都搭建的“校企双进”等平台,让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成为了好朋友,两者合力,让躺在高校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变成商品乃至产品,来到人们身边。

“四川大学亦如此。”钮大文提及,一个肉眼可见的变化是:四川大学将人才引进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并与成都市联手举办全球青年学者论坛等活动,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蓉发展。

对于如何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钮大文认为,平台的作用至关重要。“成都可以利用包括川大在内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他认为,加入高校科研平台的人才不仅加入了高校本身,也同时融入了城市。人才引进后,城市和高校可以联合对人才进行培养管理,尽量减少海外高层次人才“水土不服”的现象。

此外他还建议成都可以搭建更多科研界和企业界同时参与、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让企业家和科学家有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钮大文提出,成渝两地可促进创新资源流通。比如,两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实现更多交流合作,联手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

红星新闻记者彭祥萍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