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费让利是“割肉”金融机构?央行回应:由全产业链共同承担降费责任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7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就此作出详细介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而就在近期召开的国务院第139次常务会议上,也同样对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进一步作出具体部署。
面对降费让利的政策措施,舆论中却有声音认为,这是市场“割肉”金融机构的表现。就此说法,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会上给出正面回应。
“降费让利是让金融机构‘割肉’,这个说法我们不能完全同意。”范一飞指出,我国在优化支付服务市场的结构方面,正通过同步降低发卡行、清算机构等成本端收费,来减轻支付服务主体特别是中小支付机构的成本压力。换言之,是由全产业链共同承担降费的责任,进一步优化支付产业成本传导机制。而在价格调整后,这也将助推支付服务主体转变提供同质化的服务、以价格为单一竞争要素的经营理念,促进在细分领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支付服务。
在范一飞看来,我国支付服务市场前期已推出了减费让利的措施,去年减费让利超过百亿元,在市场的充分竞争下,均衡价格水平已经较低,我国支付手续费整体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以欧美为例,其移动支付服务费率在1.9%左右,网络支付费率大概在2.9%,而这在我国两项费率不超过0.6%。
“部分支付服务市场主体面临一定发展压力,很多企业出现亏损情况,背后原因很多。”范一飞解释,基于市场现状,央行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进行专项调查研究。其中涉及成本测算、行业影响评估,合理地确定降费主体、降费项目、降费幅度及实施期限等,以确保降费措施对行业的影响整体可控。
此外,范一飞指出,我国还通过制度设计、规则制定等长效措施,来保障支付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具体来看,第一是推动支付产业与实体经济双促双增,做大市场的蛋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市场主体吸纳带动了大量就业,蕴藏了巨大的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进一步降低支付手续费,可降低其资金流通成本,有效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进而激发市场活力。
第二,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方面,范一飞表示,我国也针对当前支付机构市场集中度较高、垄断现象存在、部分中小机构生存空间受限等问题,积极通过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来引导支付机构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真正回馈小额、便民支付本源,纠正市场垄断不正当行为,更好地发挥清算机构的作用。要逐步形成网络支付等各个场景下行业协调、可持续的定价体系,加快支付服务供给结构性改革,优化牌照资源的管理,推动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杨雨奇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